您的位置: 首页 > 百科知识 >

理财产品是什么(教你看懂银行理财产品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21 01:05:56    

相信很多小伙伴在投资理财时都在犹豫,理财到底应该怎么选?风险太高会不会不适合我?闲钱在手怎么打理?产品太多看的眼花缭乱的!也有的小伙伴说在银行买的理财亏了,问为什么银行现在这么不靠谱?银行的理财资金投向了哪里?

其实,这不是银行不靠谱,而是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管理,让投资者直面理财产品的风险了!

从2022年1月1日开始,资管新规正式实施。中国资管行业迎来更加规范发展的新时期。

也就意味着,“打破刚性兑付”,所有理财产品跨入“真”净值化管理时代,理财产品将回归“受人之托,代客理财”的本源。


1、打破刚兑,净值化管理是什么意思?

过去,银行理财基本上是“保本”的,打破刚兑,净值化管理是什么意思?就是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。

以前“刚性兑付”时期,无论这个理财产品本身是否给银行赚钱,但是银行到期都会按照约定的【预期收益率】,本金和收益一分不少的兑付。

但是资管新规落地后,所有理财产品采用【净值型】,要定期披露净值,意味着这个理财产品本身的收益率是多少,就给你多少!也就是说不仅收益率是不断波动的,连本金也可能出现损失。


什么是净值型理财产品?

产品发行时未明确预期收益率,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展示,产品到期时/赎回确认日,根据产品实际投资运作的市场价值情况来计算投资者收益。

净值可被理解为理财产品的价格,常用的有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。

——单位净值,反映每一份额理财产品当前的价格是多少,作为投资者确认申购份额和确认赎回金额的依据。

——累计情况,作为评价历史运作表现的参考。例如,在产品期间有分红、无业绩报酬的情况下,累计净值=单位净值+单位分红。


产品净值事关收益的计算:

净值型理财产品一般以“按金额申购、按份额赎回”的原则来计算收益。

按金额申购申购份额=申购金额/申购确认日单位净值假设投资者以10000元购入一只全新发行或新投资周期---初始单位净值为1.0000的理财产品,申购确认日单位净值为1.0000元每份,购入理财产品的份额为10000份(即:10000元/1.0000元每份)。假设投资者以10000元购入一只“净值申赎”的理财产品(通常为开放式产品),申购确认日单位净值为1.0311元每份,购入理财产品的份额为9698.38份(即:10000元/1.0311元每份)。

注:若无其他新增申购/赎回,申购份额保持不变(不考虑申购费)。

按份额赎回赎回金额=赎回份额×赎回确认日单位净值产品运作期间,单位净值会存在波动,波动程度挂钩产品所投资资产的价格变动情况。

假设投资者以1.0000元每份的价格购入10000份某理财产品,持有了280天,赎回确认日单位净值为1.0311元每份,赎回金额为10311元(即:10000份*1.0311元每份),持有期间收益311元,如果换算成年化收益率,就是4.05%;如果赎回确认日单位净值为0.9771元每份,赎回金额为9771元(即:10000份*0.9771元每份),持有期间损失229元。

注:如果产品存在赎回费、业绩报酬等费用,将从赎回金额中扣除。

所以投资者的收益依靠产品净值,而不是预先确定的预期收益。


2、挑选银行理财产品的逻辑是什么?

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难以抉择?今天带你一探究竟!

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挑选银行理财产品的逻辑。


第一步:先看基本信息

打开手机银行APP,理财页面找到一款理财产品。

(1)、 业绩比较基准以前的理财产品都有个预期收益率,现在打破刚兑以后,如今的理财产品会公布一个【业绩比较基准】通常这个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基于产品性质、投资策略、当前市场环境、以往经验等因素估算的。【业绩比较基准】仅仅是估值,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率,也不是银行对产品收益率的承诺。仅作投资参考使用。

(2)、 投资期限


投资期限是指从开始投资到预先确定的投资回收日为止的期限。


银行理财多数有投资期限,有投资期限的产品常被称做【封闭式】理财产品,也就是说有成立日和终止日。比如该产品为14个月,意味着14个月内,除产品提前终止、产品不成立或其他另有说明的情况外,投资者不允许提前部分支取或赎回该理财产品。同时,银行理财也会有一些产品无固定投资期限,这种产品被称作【开放式】理财产品。封闭期过后,投资者就可以在开放日的开放时间内认购或者赎回。这类产品适合需要对这笔钱灵活支取的人,收益相对来说低一些。

(3)、 产品发行机构

资管新规后,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两种:一是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。一是银行代销理财,由私募、信托机构发行。


第二步:看《产品说明书》沿着产品介绍页面向下拉,就会看到《产品说明书》,这是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看的内容,通常我们主要关注几个要点:

(1)、 风险等级

市场上的产品千千万,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所以选择产品,首先要判断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范围。购买理财产品都会让做一个风险偏好测试,建议大家如实填写,真实反映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范围。

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,实际上指的就是投资者的本金与收益,会受到风险因素影响的程度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评级分为R1-R5,对应低风险、中低风险、中风险、中高风险、高风险一共五个等级。

那R1~R5的评级划分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?可以简单用下列表格来总结归纳:



R1型产品中,大家最熟悉的是余额宝。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,历史上仅有少数货币基金出现过单日亏损的情况,亏损额也非常低,1~2天就涨回去了。同风险等级的产品还有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、储蓄和国债等。此类产品的安全性高,但收益率普遍较低。

R2型产品包括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和部分债券基金,这里面最核心的指标是权益类投资(股票等)的比重不超过20%。由于增加了权益类投资,产品的风险提高了,可能会出现短期的亏损,相应的收益率也会高于R1型产品。

R3型产品包括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和平衡型基金。这类产品中权益类投资的比重更高,在50%左右,亏损的概率更大,历史收益率也更高。

R4和R5型产品中,权益类投资的比重分别不低于60%和80%,主要以偏股混合型基金(R4)、灵活配置型基金(R4)和股票型基金(R5)为主。此两类产品风险较高,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较大的亏损。

但是,并不等于看了风险等级,就可以闭着眼买,因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没有统一标准,所以风险评级只是一个参考,重点还是要《产品说明书》中的【投资范围】。

(2)、 投资范围

如下图,这款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,80%主要是投资于第一类【债权类资产】,如现金、存款、回购、国债、央行票据等固收+。

我们可以判断下,如果全部投【第一类债权类资产】的话,是大概率达不到3.7%,货币基金也就2.5%左右的水平。


所以,要达到3.7%,还是要配置第二类【权益类资产】、第三类【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】来拉高收益。

由此,这个产品最差的结果,就是80%投资于收益只有2点多的债权类资产稳稳的,剩下20%去投权益类或金融衍生品类。

如果这20%全亏了,那回撤率约在20%以内。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结果,那就可以买!

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财产品要重点关注这个产品的【底层资产流向】。


当然还有一些R2等级的理财产品,只投资第一类【债权类资产】,是不投资或非常少投资于第二类【权益类资产】、第三类【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】的。那正常情况下,这种产品的净值波动不大,亏损的概率相对较低。如果你非常在意亏损,那就尽量选择产品说明中,是这类投资风格的产品~


(3)、理财产品的费用

理财产品通常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。

一般包含认购费、申购费、赎回费、销售服务费、托管费、固定管理费、浮动管理费。多数理财产品认购费、申购费和赎回费为0。如果理财产品只收取销售服务费、固定管理费、托管费,那它给银行贡献的利润是非常低的。


以交行理财产品为例,销售服务费0.25%+托管费0.02%+固定管理费0.15%=0.42%

该产品一年的合计费用只有0.42%,10亿元规模的产品只能获得420万元的收入,去掉成本后,银行基本上赚不到多少钱。


所以,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,银行还将收取超额业绩报酬,也就是【浮动管理费】。这款产品是超过3.7%的部分,将收取60%的业绩提成,也就是浮动管理费。


也就是产品到期时,年化收益率仅为3.5%,没有超过3.7%,则产品不收取【浮动管理费】,最终到手的年化收益率就是3.5%。


如果实现的年化收益率是5%,超过了3.7%,要收取【浮动管理费】是超过3.7%部分的60%,也就是1.3%的60%,即0.78%,这样到手的收益率将从5%降低到4.22%。


每只理财产品的浮动管理费都是不一样的,所以,在选择理财产品时,还要关注各种费用,费用越低,可能获得的收益越高。


要想看懂一款理财产品,就可以遵循上面这两个步骤。

总结来说,打破刚兑,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规范金融市场,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更加理性、成熟。

一方面,在选取银行理财产品时,要充分考虑自身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。

另一方面,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按照上面的步骤,看清合同条款具体内容,以免造成决策的失误。


3、银行理财大数据

报告显示,2022年,全国共有260 家银行机构和29 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.94 万只,累计募集资金189.62万亿元。

存续产品方面,截至2022年底,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,共存续产品3.47万只,较年初下降4.41%;存续规模27.65 万亿元,较年初下降 4.66%。


其中,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,截至2022年底,存续产品只数1.39万只,存续规模22.24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29.36%,占全市场的比例达80.44%。其次,城商行存续规模2.45万亿元,占全市场的比例为8.85%。

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底,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.96万亿元,较年初下降3.94%;负债合计2.27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6.07%。


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,投向债券类、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、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为19.08万亿元、1.94万亿元、0.94万亿元,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3.68%、6.48%、3.14%。



配置债券类别来看,截至2022年底,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313.68万亿元,占总投资资产45.66%,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2.47个百分点;持有利率债41.42万亿元,占总投资资产4.74%。


截至2022年底,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,较年初增长18.96%。其中,个人理财投资者数量为9575.32万人,较年初新增1508.09万人,占比99.01%;机构投资者数量为95.95万个,较年初新增33.28万个,占比0.99%。


从投资者风险偏好来看, 2022年,理财投资者整体风格更趋保守,其中风险偏好为一级(保守型)和二级(稳健型)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加。截至2022年底,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风险偏好为二级(稳健型)的投资者,占比35.44%。